黃花梨家具,明麗可人,貴氣大方。著名收藏家王世襄老先生在贊嘆黃花梨家具時用過“喜有暗香侵”一詞,表達了對黃花梨家具的無限贊美。王老更是把黃花梨家具看做文人家具,所謂文人家具,自然是靈秀脫俗,燦若明珠了。
在黃花梨家具中,明朝器物可謂巔峰。以淡雅木器展現文人風采,以文人思想渲染黃花梨的超然。現今的明代黃花梨家具已然越過了物質領域,代表的更是一種款款而來的明代儒雅文化。
南京正大十年之間,皆是以宣傳明清古典家具文化為己任。尤其著重發展明代黃花梨家具。在每次的拍賣過程中,正大會重磅推出年份、材質、做工等各方面極優的黃花梨重器。每次的重器都會在拍賣會上引起轟動,而成為當時的一段佳話。2013年12月1號的南京正大明清古典家具拍賣會開拍在即,各個拍品近期已在正大藝術館陸續展出。稍窺之,皆可發現,明代海南黃花梨家具占據半壁江山,當家花旦以絕美的身姿超然的聲腔在正大的舞臺上依依呀呀的唱響。
43號標的是明代卡子花大畫桌,可謂重中之重。此器代表的不僅僅是明代家具的沉穩氣息,更多的是代表的九十年代人民對明清古典家具認知的匱乏。這也是正大持續十年不遺余力的宣傳明清古典家具的原因。
043
明 黃花梨卡子花大畫桌
尺寸:210×55×86cm
該器是一位香港著名收藏家常先生收藏的,或者說藏主救了畫桌一命。為什么這樣說,還要從九十年代說起。97后,香港回歸激起了眾多香港同胞的尋根潮。常先生也是其中一位,當其在經歷了一個月的拜訪找到了祖籍親人后,就開始了另一個工作,收集古玩,中國內陸的古玩文化博大精深,即使當時常先生已經專注十年,也十分震撼于散落與農村的古件。1998年12月27日,這個日子常先生銘記在心,他像往常一樣走在崎嶇小路上,偶然一撇,看一農民在做臘肉,一大塊新鮮的豬肉放在案子上,中年漢子提刀猛剁,這一剁,常先生感覺像剁到了自己身上,因為他看到了純屬海南黃花梨的獨特油潤和碩大尺寸。這就是此件器物的收藏故事,至今我們仍可在器物半邊看到密密麻麻的菜刀痕跡,讓我們在惋惜之后又感到是多么的慶幸。???
??經鑒定此件器物屬于明朝中期,此時的家具工藝較宋代有所改進,使畫桌在保持自身原有的功能以外,還具有了極高的藝術價值與審美情趣,畫桌造型追求一種齊整、方正的風格。此畫桌可為代表之作。
??畫桌通體由黃花梨制就,色澤明亮,包漿溫潤。面攢框鑲獨板,板面材質寬大,較為罕見。面沿與腰上打洼,凹凸有致,富有立體感。四直腿間設橫棖,棖上方形卡子花與素牙板相連,余處則不施雕飾,具有典型的明式家具制作簡約的風格。整器形制規整,保存完好,器型挺拔纖雅,姿態優美,外形質樸卻處處可見精工細作,彰顯出風雅大氣之獨到韻味。
13號拍品則是一件明代的黃花梨云紋獨板大翹頭案,它并不像上者有著驚魂的經歷讓我們的心境波瀾起伏。但是它以獨特的黃花梨身姿,碩大的尺寸,讓我們沉醉和感嘆。
013
明 黃花梨云紋獨板大翹頭案
尺寸:195×44×87cm
此器案面采用黃花梨獨板,通體一色,為標準的一木一器,可見用材之考究。兩端嵌入小翹頭,造型簡約。邊抹冰盤沿上舒下斂,至底起一陽線。案面下牙條窄長平直,光素無紋,僅起陽線。方材腿足以雙榫納入案面底端,夾頭榫嵌夾云紋牙頭,底端外撇,做四穩八叉之功。兩腿間裝券口擋板。整體規矩方正,造型渾然一體,一氣呵成。
而11號的黃花梨半桌或許更多的是表現文人對酒當歌,把酒言歡的豪爽氣節。此器為原始皮殼,讓我們感覺更多的是生活的氣息。更加貼切于老先生的名言,喜有暗香侵。
011
明 黃花梨抱肩榫羅鍋棖半桌
尺寸:105×56×85cm
此桌全身為無雕飾,是常見的明代家具。用料考究,案面黃花梨紋質清晰自然。桌面攢框做,下裝三根穿帶出梢支承,面下束腰與沿邊起陽線的牙條為一木連做,這些都是明代黃花梨木較充裕時的標準做法。四腿間安羅鍋棖,起伏自然優雅,直腿起線,足端為內翻馬蹄。
以上三件器物只是南京正大2013秋拍品的冰山一角。正大亦會在后期更多的推出系列藏品,供愛好者賞析和交流。然有藏者想進一步了解各個拍品。正大邀您現場觀之,亦會烹茶靜候,藉與君品茗共話。
來源:正大明清古典家具藝術館 作者:曹志麗
【提示】正大新聞版權歸屬正大所有,如有轉載,請說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