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凡文人學士都喜歡到處題詠,或感懷,或記事,以此來抒發心志,寄托精神。而文房四寶中的硯臺,因為具有可琢可磨的特性,又能長期保存,為文房四寶之壽者,所以在硯上鐫刻銘文就成了舊時讀書人很普遍的愛好。這些銘文內容不長,但形式隨便,可詩可文,亦莊亦諧,寥寥數語卻意味深長。若遇名家銘刻,則更堪玩味,成為不可多得的案頭珍物。
?
硯上鐫銘早在唐代就已經出現。但保存不多,只有到了宋明清之際,銘文記志文化在社會中廣泛流產,大量銘文銘硯得以傳承至今。
?
宋朝大文豪蘇東坡一生就與硯有著割不斷的緣。平生收集多方名硯,大多注有銘文,在2014年正大春季硯臺專場拍賣會中,即有一塊蘇軾銘文從星硯,其上銘文曰:“月之從星時,則風雨汪洋,翰墨將此,是似黑云浮空,漫不見天,風起云移星月凜然。軾”,短短幾句,使我們從中看出詩人高傲不群的性格。這塊硯在后世的傳承中,還被愛好留字的乾隆皇帝親筆銘文:“天池一月印,空宇眾星攢,爝火寧相比,陶泓永得完,依然北朝宋,真出老坑端,清伴文房暇,摛辭愜染翰,乾隆丁酉新春御題”,讓這塊本來很豪放的硯臺,又加了一絲貴氣。
蘇軾款從星端硯
16×10×6.5cm
?
?
說到宋代的蓄硯文人,就不得不說山谷道人了,黃庭堅,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是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他的書法如行云流水,從容嫻雅。正如此塊端硯上的刻文:“謂法則仁義之道,君子以折獄致形,筆致森嚴,山谷道人書畫圖刻”。
山谷道人款長方形抄手硯
34.5×23×7.3cm
?
揚州“西泠八家”之一的黃易,不僅以獨特的書畫藝術聞名當時,還因癖嗜硯,藏佳石而聞名。此人工書、善繪事,詩、古文、詞皆精通,尤長于金石之學。在此款端硯上,不僅留下了留下了文筆,還刻上了畫像。銘文:“漢全鄉石室畫像內有一人為鐫名氏神似虛谷模此以贈,錢唐黃易”。
黃易款人物圓形端硯
D:11.7cm H:4cm
?
西冷社長吳昌碩,1913杭州西冷社正式成立,被推為社長,其畫名益揚,日人尤為尊崇。吳氏詩、書、畫、篆刻皆精。書長篆 、脫胎石鼓,雄渾恣肆。“韋齋”為朱熹父的名號。宣和五年,歲在癸卯之中秋,朱喬年得尤溪尉。嘗治一室,聚群書,宴坐寢修其間,后知大學之淵源,異端之學無所入于其心。自知卞急害道,名其室曰“韋齋”,取韋編三絕之意。經年藏硯,并以銘文,此方硯臺即有:“安吉吳昌碩藏”之銘。
?
吳昌碩銘卷云紋端硯
18.5×17.5×4cm
?
?
?
【提示】正大新聞版權歸屬正大所有,如有轉載,請說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