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32 清 黃花梨龍鳳紋十柱大拔步床
尺寸:226×211×236厘米
RMB:價格待詢
中國古典家具中體積最大;明清時期價值最高;完整存世量最少;造型來源于中式建筑;榫卯考究,結構嚴謹;端莊沉穩(wěn),大氣恢弘謂之拔步床。
拔步床產生于明代晚期。大致可以分成兩類:一類是廊柱式拔步床,這是拔步床早期的形態(tài),另一類是圍廊式拔步床,這類是典型的拔步床。但是這種床的體積一般比較龐大,結構復雜,從外形看就像一個小屋。拔步床從總體上可以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架子床,一部分是架子床前的圍廊。床架的作用是為了掛帳,為達到室內寬敞明亮,其左右和后面安裝了較矮的床圍。所以說,拔步床就像房子中又套了一個小的房子。另外,拔步床又稱為踏板床,這是因為,地下鋪板,床在地板之上而得名。這種床在明代晚期出現,有一定的社會歷史根源,當時士大夫階層生活十分腐化,官吏腐敗,高筑府第,房中套房。進入民國后,這種床仍然在江南一帶的富庶家中使用,所飾多吉祥圖案及歷史典故。
LOT 32 清 黃花梨龍鳳紋十柱大拔步床
尺寸:226×211×236厘米
RMB:價格待詢
此拔步床體量巨大,極費工料,黃花梨滿徹,存世極少,數十年來黃花梨拔步床于世僅見兩張,乃稀世珍品,數個大型博物館、藝術機構對其傾心已久。
拔步床,又叫八步床,是漢族傳統(tǒng)家具中體型最大的一種床。拔步床在《魯班經匠家境》中被分別列為“大床”和“涼床”兩類,其實是拔步床的繁簡兩種形式。拔步床為明清時期流行的一種大型床。拔步床的獨特之處是在架子床外增加了一間“小木屋”,從外形看似把架子床放在一個封閉式的木制平臺上(這種平臺北京或稱“地平”)平臺長出床的前沿二三尺,平臺四角立柱,鑲以木制圍欄,有的還在兩邊安上窗戶,使床前形成一個回廊,雖小但人可進入,人跨步入回廊猶如跨入室內,回廊中間置一腳踏,兩側可以安放桌、凳類小型家具,用以放置雜物。這種床形體很大,床前有相對獨立的活動范圍,雖在室內使用,但宛如一間獨立的小房子。拔步床多在南方使用,因南方溫暖而多蚊蠅,床架的作用是為了掛蚊帳。上海潘氏墓、河北阜城廖氏墓及蘇州虎丘王氏墓出土的家具模型都屬于這一類。北方則不同,因天氣寒冷,人一般多睡暖炕,即使用床,為使室內寬敞明亮,只需在左右和后方安上較矮的床圍子就行了。這種床式整體布局所造成的環(huán)境空間猶如房中又套了一座小房屋。拔步床下有地坪,帶門欄桿,大有“床中床、罩中罩”的意思。
LOT 32 清 黃花梨龍鳳紋十柱大拔步床
尺寸:226×211×236厘米
RMB:價格待詢
此件黃花梨満徹大拔步床圓渾凝重、沉穆濃華、雄偉勁挺,大拔步后為床、前為廊,十柱鼎立,昂昂然。床為六柱,馬蹄直腿,硬屜床身,圍子整雕裝芯。床身三面起群龍賀壽圍子,正面門圍雕雙龍,霸氣震撼。床前四立柱、四圍子,圈以床廊,床廊正面兩圍子亦是龍捧壽,而側面兩圍子則是少見的鳳上龍下,中間飾以壽字紋。此拔步床周身滿雕龍紋,剛強昂然,僅在兩側的“鳳上龍下”紋飾不禁讓人臆想,多有隱喻。床頂四周及廊頂三面均設掛檐,掛檐圍板皆雕雙龍捧壽,頂部承塵雙拼而上,嚴絲合縫。此拔步床歷經百年,未有修配,宛如天成,保存完整;其包漿瑩潤,豐厚通透,光澤細膩,將黃花梨的天然美感發(fā)揮到極致,藝術與自然、人文與歷史的完美結合,乃藝術之瑰寶。
【提示】正大新聞版權歸屬正大所有,如有轉載,請說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