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政局不堪的氣候里,積淀在人文知識分子心底的、關于歸隱的基因時有發作。雖從未主導過主流思潮,但“士人歸隱”的情結從來就沒有中止過萌動。從巢父到伯夷,從嚴光、梁鴻到陶淵明,“仕”還是“隱”永恒糾結,歸隱的路上,充滿猶移與彷徨。晚明的文人們抵觸儒學道德教化的刻板,對政治的日趨淡漠,令他們轉而投向俗世生活的細微之樂。畢竟,文人士大夫們的風骨是雅致的,倜儻風流的他們對于游歷歸隱的一切細節,皆不肯怠慢,他們所要的是一種世俗而又脫俗的閑賞生活,不求成圣、但求消磨閑散時光,于是,他們將一切鑒賞與審美之力落腳在每一處生活細節,締造一己之逸致。文房盒、提籃盒和文房箱便凝結了此種情結。
清 黃花梨面包盒 001號拍品
說明:盒為黃花梨木制,文房用品,內為兩層,盒頂拱形凸起,蓋與口子母口相合。四周以銅包角加固。正面安一圓形銅面葉,拍子作云頭形,開口容納鈕頭,背面安長方形合葉,左右安銅拉環一對。線條流暢,包漿自然,紋理優美。
心喜古舊木器之人,必具文雅之氣,自然對文房用品情有獨鐘,木制文房用具尤以盒類用具頗受藏家喜愛。文房用盒一般為提籃盒和蓋盒,體積略大的為文房箱。
此類文房用具實物傳世不少,不乏精品之作,形制大多采用長方形,木料多為黃花梨,紫檀次之,其他硬木制者較少。從尺寸和形制來看,當時主要用來存放文件簿冊和珍貴細軟之物。到了明代,大量的名貴木材從東南亞經海運進口,文房用箱也從中受益,改為硬木制作,在當時的江南讀書風氣很盛,因此狀元箱風靡一時。
清 黃花梨提籃盒 005號拍品
說明:小提籃為黃花梨木制,木制緊密,四面光素,造型為傳統樣式,籃分三層,四角包銅,層面邊緣起線,層間均有子口銜扣,最下層盒底落座在底座槽內,上接羅鍋棖提手,兩側裝立柱,以銅件固定,盒蓋有銅條貫穿,提盒便無脫落之慮。此種制式的提籃盒為古代包裝常見用器,可以儲放小件玉器、印章、鼻煙壺等小型文房器具。
文房用箱盒類器物,主要以黃花梨為材。黃花梨木色金黃而溫潤,心材顏色較深呈紅褐色或深褐色,有犀角的質感。因為黃花梨木的木性極為穩定,不管寒暑都不變形、不開裂、不彎曲,有一定的韌性,制作器皿經久耐用,為上等硬木材料,加之紋理優美,賦予變化,極其適合制作文房用具,頗受文人雅士和匠師的青睞。
清 黃花梨大文房箱 023號拍品
說明:大文房箱選料黃花梨,呈長方形,器身以燕尾榫聯接,正面裝圓形銅面葉,如意頭形扭頭,兩側裝弧形銅質拉手。整器光素不雕,簡潔質樸,黃花梨木料花紋奇詭莫測,觀之大雅!
曾幾何時,它們靜置在修長條案上,安穩而妥帖,盒內擱藏的定是徽宣湖筆,金石印信,又可曾書寫下動人詞闕,于日斜時分輕唱、淺吟......
【提示】正大新聞版權歸屬正大所有,如有轉載,請說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