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股市、樓市相較沉寂之時
越來越多的中產(chǎn)階層發(fā)現(xiàn)了
“藝術(shù)品投資”這塊處女地
從投資角度衡量
藝術(shù)品會不會比樓市和股市更靠譜?
中產(chǎn)階層是否應(yīng)考慮進行一些
藝術(shù)品方面的投資
以降低資產(chǎn)縮水的風(fēng)險
藝術(shù)品投資是否有一些特別的風(fēng)險?
今天為您分享
六位收藏界大咖告訴你
那些拍賣場的攻略和套路
在收藏、投資之路上助你一臂之力
馬未都
多年以前,馬未都曾在拍賣場上遇見這樣一件事兒,坐在他后面的一位男士幾乎會與他競爭每一件拍品,那一次,他以高出馬未都一口的價格拿走了4件東西。
出了拍場,那人問:“馬先生,您看那東西怎么樣?”
“你都買了,還問我怎么樣?”馬未都說。
“我沒看啊。”那人答。
馬未都就奇怪:“你沒看你還買?”
那人說:“你不是看了嗎?”
這就是古玩行里常常出現(xiàn)的“借眼”,他借用馬未都的眼力,只是付出比馬未都高一點的價錢。
但是這位仁兄的“借眼”借的太明目張膽,堵死一條生路。
如今,馬未都規(guī)避這些風(fēng)險的方法是:去外國或是香港成系列地購買藝術(shù)品。
在楊瀾訪談錄中,馬未都先生講述了80-90年代第一次參加國際現(xiàn)場拍賣會的經(jīng)歷!
海巖
海巖是拍賣會場的常客,也許我們不能想象,對于近幾年黃花梨一路飛奔的價格,海巖先生也會直呼價格太高。
對于海巖來說,以藏養(yǎng)藏的事有過,但是很少,基本上只進不出。在拍賣會預(yù)展時如果看到喜歡的,就與賣家商量提前讓給自己。
雖然海巖直呼黃花梨家具價高,不過,他也有一個原則:有棗沒棗打一桿子,沒錢也可以起起哄!
比方說,海巖估計這東西能拍500萬元,他就讓他的秘書去舉50萬元,基本都是瞎起哄,但是有一些就拿下來了。拿下來后,秘書給他發(fā)短信:對不起了,佀總,讓您破費了,拿下了。海巖就很生氣,沒有準備這50萬呀,怎么辦,借錢!
海巖先生曾經(jīng)自己講述過一段關(guān)于拍場撿漏的故事——
上回有一個清早期的炕桌,在保利,起拍價30萬元,在當時那件東西值六七十萬元,我開了一個40萬元。當時是在我們亞洲大酒店,我們一個經(jīng)理告訴我,給您拍下來了,我很高興,說你這小金手……要知道,那一天保利創(chuàng)造了好幾項世界紀錄。
我當時想,由于拍賣拍到了晚上11點,那一天也沒幾件家具,喜歡家具的人都沒來。可是等拍下以后的第二天,我遇到一位電視劇投資商,也是個大藏家。他跟我說,保利有個炕桌不錯,你拍了嗎?我問他,你拍了嗎?他說,我拍了。
我心想,我怎么能和他抗呀?他對于我來說就是李嘉誠呀!可結(jié)果是,他拍到一半時候,忽然來了個電話,他接電話說“待會我打給你”,結(jié)果等掛完電話,拍賣師已經(jīng)落槌了。
蔡國慶
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北京藝術(shù)品拍賣市場方興未艾,在父親的熏陶和指引下,蔡國慶率先走入拍賣場,開始了自己的收藏之旅。
青澀的拍場初體驗,讓他至今仍記憶猶新:
“當時,我在歌壇已有些名氣,并有了一定的經(jīng)濟實力,于是就拉上父親一起去參加拍賣會。之所以叫上父親,一來他可以為我掌眼,二來也是怕別人用懷疑的眼光看我,父親在身邊,人家會說,蔡國慶旁邊的老頭是不是故宮專家啊,咱別蒙他。”
“我第一次在拍賣場上買的,是一個清中期的核桃木條案,雖然在材質(zhì)上它沒有紫檀、黃花梨名貴,但造型和做工都非常好,當屬民間家具中的上品。五千元起拍,六千、七千、八千,競價者頻頻舉牌,很快便超過了我的心理價位。我心里遲疑了一下,覺得太貴。父親看出了我的猶豫,不斷的用胳膊頂我,意思讓我繼續(xù)舉下去,他說,你要喜歡就繼續(xù)下去。在他的鼓勵下,當價位標高到一萬多元的時候,拍賣師響亮地落槌,對我說,‘這就是你的了’”。
隨著價格的飆升,一些號牌逐漸偃旗息鼓,只剩拍場前排的一位藏家依舊堅挺,于是,兩人間焦灼的“競拍戰(zhàn)”開鑼了。
“槌音一落,拍場上掌聲雷動。這是拍賣會的慣例,如果某件拍品由低價拍到高價時,大家就會以此表達興奮的情緒。盡管我在舞臺上聽到過許多掌聲,但那次在拍賣會上聽到的掌聲,對我而言尤為特別,終身難忘。
等拍賣結(jié)束,我抱著這個天球瓶退場的時候,王剛老師一把從后面抓住我說,原來是你小子在跟我舉呢?這個東西好啊!到現(xiàn)在,他碰到我還會提及當年往事,說再也沒碰到過類似的藏品了。”
收藏家馬未都評價蔡國慶是“收藏大潮中的氣定神閑者,由淺入深,由近及遠,慢慢選擇一個古老題材作為收藏主題,便是龍”。
成龍
“我收藏紫檀木,不是要做專家,只想有自己的嗜好而已。”——成龍
2013年10月29日成龍現(xiàn)身“陳麗華女士捐贈珠寶及復(fù)制清代宮廷家具”拍賣專場
成龍的收藏不帶有任何的功利性,完全隨緣、隨性而定。成龍家里擺放著很多從各地買來的古董家具,有18世紀洛可可風(fēng)格的鏡子和桌子等,19世紀的歐洲沙發(fā)、紫檀食盒和水晶吊燈等,讓人眼花繚亂。樓梯拐彎處還有一幅徐悲鴻的奔馬圖,是極具代表性的盛年之作。
成龍解釋道,這幅畫也是有故事的。90年代中后期到北京找杜琪峰的時候,當時杜琪峰正好在參加一個慈善晚宴。因為去的比較晚,怕別人看到,就悄悄坐到杜琪峰的旁邊,說話的時候被周圍人發(fā)現(xiàn),就舉手跟人打打招呼,結(jié)果就聽到臺上說了一句,謝謝成龍大哥50萬元拍下徐悲鴻的這張“奔馬圖”,為慈善事業(yè)做出貢獻,就這樣,成龍當晚付款帶回家,一直掛到現(xiàn)在。
紫檀嵌黃楊木千字文小四件柜
成龍還曾現(xiàn)身“陳麗華女士捐贈珠寶及復(fù)制清代宮廷家具”拍賣專場,并以115萬元拍下一件紫檀嵌黃楊木千字文小四件柜。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呼吁廣大藏友多做公益。對于慈善,成龍很多時候都是親力親為。
張涵予
張涵予是娛樂圈內(nèi)眾所周知的收藏高手。他所有的錢都貢獻給了古董家具,甚至經(jīng)常借錢去買,而且還只買不賣。他不僅在古董商那里買寶貝,在各地拍戲的間隙看到當?shù)厝说睦贤嬉猓矔峄丶摇?/span>
張涵予在接受采訪時明確表示了他收藏家具的幾個標準。
“第一,必須是原始皮殼。洗過澡的、插幫過的、修過的我都不要。因為玩到現(xiàn)在,我收藏的不僅僅是家具,而是藝術(shù)品,不是藝術(shù)品的東西我是不要的;第二,簡單木工做出來的家庭用的東西我是不要的,我要的一定是簡單木工做不出來的,一定是在設(shè)計、使用等方面包含很多文化的。黃花梨、紫檀的家具,無論是木材還是設(shè)計都比較符合我的這兩個標準。”
如今,他已經(jīng)不會再跑去潘家園古玩市場這樣的地方晃悠:“我一般都是去北京的各種店鋪里淘,也會去各種拍賣會。”而在出外拍戲的時候,沒事他也喜歡去當?shù)乩相l(xiāng)家坐坐,“有時也能發(fā)現(xiàn)一些好東西。”
劉益謙
劉益謙 :我已經(jīng)到了收藏的第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我認為藝術(shù)品有價值,所以我不愿意去收藏,因為我的前提出發(fā)點首先是用投資的心態(tài)去把握投機的機會;
第二個階段,我認為藝術(shù)品有價值,要去收藏。收藏過程中,越來越感受到中國文化的魅力,甚至享受了這種藝術(shù)品升值帶來的快感,同時享受藝術(shù)給自己的心情帶來的快感;
第三個階段我是把收藏的作品,公開放在美術(shù)館里面,讓更多的人去分享,這使我有種更高滿足的快感。
20年來劉益謙持續(xù)以令人咋舌的大手筆買入,少有賣出。2009年,劉益謙、王薇夫婦在國內(nèi)藝術(shù)品拍賣市場上購入價值13億人民幣的藏品,2010年購入價值7億元的藏品,這還不包括他在國際市場上的出手。
有人說,劉益謙以一己之力將藝術(shù)品市場帶入億元時代。還有人戲稱,比劉益謙出手更大方的只有乾隆皇帝了。
劉益謙在2009年10月的蘇富比香港拍賣上以1110萬美元(約合7075萬人民幣)的價格買下了一件皇室家具:紫檀雕花龍椅(清),創(chuàng)下了當時的中國家具價格記錄。
雖然這比之前390萬美元的預(yù)估價格上線要高出一大截,但是臺灣古董商凱文·李對《彭博》說,“劉占了大便宜,在未來這件作品的價格會一路攀升。"
- END -
【提示】正大新聞版權(quán)歸屬正大所有,如有轉(zhuǎn)載,請說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