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 朱金木雕寧波花轎
長150cm*寬90cm*高275cm 浙江博物館藏
作為綜藝節目的一股清流
《國家寶藏》自開播以來圈粉無數
研習君也是像萬千迷妹一樣
始終關注著央視爸爸的一舉一動
而關于《國家寶藏》九大博物館入選藏品
為何沒有一件是明清家具的問題
研習君已和小伙伴探討多次
但在表示弱弱不滿的同時
上周還是等來了浙江博物館的
一件木雕藏品——朱金木雕寧波花轎
雖然和古典家具是擦邊球的關系
但研習君還是愿意把它劃歸入家具類別
這世界上最豪華的一頂轎子,相比于現代的寶馬、奔馳、保時捷、凱迪拉克……這是現代女子出嫁時“裝點門面”的婚車。而早在清末民初,哪個姑娘要是能坐著“萬工轎”出嫁,那是十里八鄉都引以為榮的事情。
這頂花轎還有一個非常好記的名字,叫“萬工轎”,又叫“百子轎”,是一頂清末民初時期的寧波朱金木雕花轎,也是浙江博物館的十大鎮館之寶之一。
在“浙博”館里,相對那些動輒幾千年歷史的文物來說,這頂轎子算是年輕一輩。但是,它真的堪稱光彩奪目。
放眼望去,這頂轎子如果用當代的網絡語言來描述,真的是“亮瞎眼”了。
木雕彩轎,朱漆泥金,猶如一座黃金造就的寶龕,剔透玲瓏,轎子有7層樓閣,5座主亭,稱為“五岳朝天”,四周用朱金雕刻層層裝飾點綴,再襯以繡片、珠翠、流蘇、鏡片、玻璃彩繪進行裝點,整個轎子金碧輝煌、光彩奪目。據說光制作這頂轎子耗費的金箔,就有100兩黃金。
轎上圓雕或浮雕數百個人物和花鳥蟲獸,組成天官賜福、魁星點狀、八仙過海、和合神仙榴開百子、喜上眉梢等戲曲故事和吉祥主題,前后左右的舞臺還“上演”著《荊釵記》、《拾玉鐲》、《西游記》等戲文。
▲ 喜上眉梢
▲ 麒麟送子
▲ 小天使
▲ 魁星點斗
轎子圓雕、浮雕和鏤雕層層相疊,配上彩繪的鏡片玻璃和艷麗的寧波盤金繡轎衣,還有各色精致的小宮燈。
▲ 精致的小宮燈
▲ 華麗的盤金繡轎衣
花轎需要用八人抬著才能行進,最美妙的是一路上隨著轎子的行進,這些點綴在轎子上的戲曲人物仿佛是活起來了,開始迎風轉動著演戲,轎子上的玻璃風鈴還能發出悅耳的撞擊響聲。
▲ 事實上,轎子上的秘密還不止這些。在我們拆卸下這些花板時,發現在轎子前后左右的戲臺上的這些人物,竟然是可以活動的。工匠師父們在這些人物的底下做了一個活扣的設計。當轎子在行進的過程中,這些戲臺上的人物會左右晃動,就好像活了一般,開始轉動演戲。
寧波的萬工轎之所以獨一無二,原因就在四個字:朱金木雕。
“朱金木雕”是以樟木、椴木等優質木材為原材料,通過浮雕、圓雕等技法,雕刻成各種人物、動植物等圖案花紋;運用貼金飾彩,結合沙金、碾金、碾銀等工藝手段,撒上云母或蚌殼碎末,再涂上傳統的中國大漆制成。
寧波“萬工轎”之所以會如此耀眼閃亮,其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采用了“朱金木雕”這種傳統工藝,“三分雕刻,七分漆工”,主要在于漆而不在于雕,正是這種工藝使朱金木雕產生了富麗堂皇、金光燦爛的效果,其他花轎無可比擬。
細細點來,轎子上有:24只鳳凰、38條龍、54只仙鶴,74只喜鵲,92只獅子和124處石榴百子等等……另外還有“麒麟送子”、“天官賜福”“魁星點斗”等各色主題。
▲ 鳳凰
▲ 龍
▲ 仙鶴
▲ 喜鵲
為什么一件民間的花轎如此豪華?什么人能享受如此奢華的轎子?轎子做出來真的是給人用的而不是進貢的嗎?
這還要從一個傳說開始講起,宋朝時,南宋開國皇帝康王趙構被金兵追殺,逃到浙東一帶時,前無去路,后有追兵,幸好有一位年輕村姑救了他。
趙構答應村姑,將來派人接她入宮,就以她身上的青布襕為憑。不料暗號泄露了,派來接村姑的人到了寧波后,發現家家戶戶都掛上了青布襕。
無奈,趙構登基后只好許諾“浙東女子皆封王”,出嫁時準許穿戴鳳冠霞帔,乘坐龍鳳花轎,并且,見此轎,文官下轎,武官下馬。
于是,自南宋以后,寧波新娘出嫁坐花轎的民風被保留下來,花轎制作也愈來愈考究,豪華程度幾乎可媲美皇室的排場。
花轎的豪華程度最能顯示主人的身份,根據轎內雕飾故事人物的多少及工藝水平,分三等九列,“萬工轎”則屬頭等轎。
那么我們現在看到的這頂花轎源出何處呢?
從轎子上的“聚成號大鴻福轎行”題款可以推斷,這應該是一家“婚慶公司”用于出租的花轎。
▲ 聚成號大鴻福轎行
過去10個工匠師傅制作一頂“萬工轎”,得花上3年。制作一頂“萬工轎”的成本可想而知,所以當時應該也沒有人會對于這種只有婚嫁時才會用到的“一次性產品”投入如此之多的財力物力,而租賃的方式卻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據“聚成號”的后人透露,當時的寧波幫知名人士虞洽卿家里要辦喜事,需要一頂全新最豪華的萬工轎,投巨資給“聚成號”,“聚成號”組織寧波、象山、寧海等地一大批當時最好的工匠,花費許多精力終于“私人定制”而成。
在虞洽卿家里辦完喜事之后,這頂轎子就留在了“聚成號”,和現代人的習俗一樣,供給要辦喜事的家庭租賃使用。
▲ 花轎局部
▲ 整頂轎子都是榫卯結構,由花板裝配而成,沒有一粒釘子。新娘要是想進轎子,得由專門配備的兩個拆轎工把花板一片片拆下來,新娘才能坐進去。
▲ 轎門
▲ 這頂花轎在經歷了百年的風霜洗禮之后,2009年,浙江博物館工作人員給它好好地“洗了個澡”。圖為工作人員清洗轎子的構件。
▲ 轎子的花片
“良田千畝,十里紅妝”,在清代中期至民國年間,浙江東部寧波、紹興及舟山一帶的“土豪”家里嫁女兒,就是這么個豪華排場。“土豪爸爸們”早早就為自己的寶貝女兒準備了豐厚的嫁妝,待到女兒成婚時,那送親的隊伍綿延數里,為此就有了“十里紅妝”一說。
▲ 嫁妝隊伍
▲ 各色嫁妝
▲ 送親隊伍細節
在浙江寧紹一帶,也常可聽到妻子理直氣壯地說,她是“十里紅妝嫁過來,八抬大轎抬進門”的,那是她的臉面,體現著的是她的尊嚴。
所以,這華麗的花轎,這浩浩蕩蕩的嫁妝隊伍,無一不顯示著女主人的地位,顯示著正房妻子的權勢和威嚴。
我想,這應該也是作為父母對女兒未來美好生活的期許吧。
- END -
【提示】正大新聞版權歸屬正大所有,如有轉載,請說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