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不可救藥的古典家具控↑
重拾青春記憶
文 | 明清家具研習社
1998年一部席卷中國電視熒屏的清宮戲開播
此后的五年時間里先后推出了第二部、第三部
并成為迄今為止重播次數最多的經典電視劇之一
它是“感謝天,感謝地,感謝命運讓我們相遇”的
《還珠格格》
▼
作為中國電視劇發展史上的作品
《還珠格格》開啟了中國內地的熒屏偶像時代
捧紅了一批格格們的同時
格格寢宮漱芳齋也跟著一路被人們熟知
然而現存的文獻資料表明
漱芳齋從來沒有住過格格
而是乾隆的“貴賓接待室”
Ⅰ
“漱芳齋”是清雍正朝時為乾西五所之頭所
是皇子皇孫們居住之地
雍正五年是為寶親王的弘歷
(即后來的乾隆皇帝)
以乾西二所為洞房迎娶了富察氏
(就是后來的孝賢皇后)
弘歷繼位后將乾西五所進行了改建
頭所為漱芳齋
二所謂重華宮
三所為重華宮廚房
四、五所改建福宮花園
▼
(漱芳齋東院門入口)
漱芳齋正殿面闊五間進深三間
黃琉璃瓦歇山頂
有穿堂與后殿相連
整組建筑呈“工”字型
(自乾隆朝以來清朝的諸多嬪妃都曾于此處看戲作樂)
▼
(漱芳齋內的游廊)
此處室內器具之精美、寶物之豐盈
在紫禁城里也是鮮見的
先來一睹漱芳齋前殿西次間
▼
1.紫檀邊框雞翅木山水人物掛屏
2.紫檀邊框雞翅木山水人物掛屏
3.粉彩九桃天球瓶
4.紫檀木嵌螺鈿群仙祝壽鐘
5.粉彩九桃天球瓶
前殿東次間內多寶格里的珍品也達百余件之多
這些瑰寶隨器形大小分別置放在紅木多寶格內
裝飾著整整一面進深三間的東山墻
▼
Ⅱ
揭秘故宮博物院的招牌接待室
可以用三維透視的方法表現它室內空間的分隔情況
漱芳齋前殿明間與次間
使用雕刻精致的金絲楠木落地花罩相分隔
每一槽花罩都曾經是故宮出版物中屢屢矜夸的作品
最具代表性的當屬齋內明間的三槽花罩
▼
(漱芳齋前殿西次間)
進入齋中正對的一槽花罩是一種抽象圖案的天然罩
左右兩側花罩雕刻的是象征著榮華富貴的牡丹
此三者算是眾所周知的漱芳齋的“招牌”
頻繁在一切介紹漱芳齋的圖冊中露臉
但是清中晚期的樣式雷圖可以證實
直到清末光緒年改造之前
它們根本沒有登場亮相
▼
招牌不再是那么“正宗”的招牌
漱芳齋反倒更顯得神秘
(現在還沒有人能拿出白紙黑字的清宮檔案
來證明提到的樣式雷圖到底畫于什么時候)
在前殿明間北側的金絲楠木花罩后面便是穿堂了
▼
穿過穿堂便是漱芳齋后殿了
后殿面闊五間曾有匾額為
“金昭玉粹”
殿內西梢間修亭式小戲臺一座
額曰“風雅存”
前檐左右柱上各懸古琴形木制楹聯曰
“自喜軒窗無俗韻,聊將山水寄清音”
▼
(漱芳齋后殿室內小戲臺)
臺后開小門與西耳房相通
殿之東室額曰“高云情”
與小戲臺相對
為侍宴觀戲之處
▼
(漱芳齋后殿東間“高云情”內景)
這里曾是乾隆皇帝侍奉母后進膳的地方
每歲新正乾隆皇帝都要在此處侍奉母親進早膳
遇萬壽節、圣壽節、中元節和除夕
皇帝也此侍奉母親進午膳
這種以“仁”、“孝”治國的儒家思想
體現在殿內正中置放的大型三開屏風上
▼
(紫檀木乾隆書寶座屏風)
金粉髹漆的乾隆御筆再配上牢固的紫檀底座
挺拔的紫檀屏風和威嚴的紫檀蟠龍寶座
把不可一世的正統思想表露無遺
(紫檀凝重的色澤和屏風穩重的造型,向每一位參觀者
展示了那個時代正統思想不可動搖的堅定性)
Ⅲ
漱芳齋里邊“靜憩軒”是最引人入勝的
這里曾經是乾隆皇帝的書房
有楹聯曰
“由舊典時代式其永無愆,思庶政惟和不敢自逸”
有趣的是一生一世都是自視甚高的乾隆帝繼位后曾戲題此軒
“舍是讀書舍,人非讀書人”
流露出了他人生中罕見的幽默
▼
(“靜憩軒”即前殿東次間)
然而誰也不曾想到機關就設在這富麗堂皇之中
在多寶格的左下方有放置珍寶的幾個格子
這個格子有看不起眼雙層框兒
這框架是可移動的
一經移動一道暗門便出現了
過暗道便是室外小竹林
(暗道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
(是不是已經目不暇接了)
提一個問題考一考眼力
漱芳齋前殿東間多寶格有何卓異之處呢?
答案在多寶格上偏左的暗門
這里是靜憩軒的入口
(或者也正是喚作靜憩軒的原因)
IV
看戲是宮中的主要娛樂活動
清代的大部分皇帝都是戲曲愛好者
每逢典禮慶賀、良辰吉日都要在宮內演戲
▼
(漱芳齋院內的戲臺)
上演的劇目也多為傳統的固定的劇目
▼
除夕演“升平除歲”
上元節演“萬花向榮”“升平寶筏”
中元節演“佛旨渡魔”
端午節演“玉女獻盆”
皇帝和皇太后生日則演“四海升平”、“萬壽無疆”等
▼
(漱芳齋院內的戲臺)
漱芳齋作為重華宮宴集演戲之所
戲臺高有三尺周柱邊環以綠柱朱攔
正面重檐之間高懸綠地金字匾額
上書“升平葉慶”四字楷書
此為“用戲曲賀盛世”的意思
▼
匾額下兩邊楹聯為
“日麗瑤臺寰宇休明傳鼓吹,風情玉漏萬方歡樂入歌謠”
(以內容和文風看此匾聯為光緒時所書,字體與外東路光緒御筆匾聯一致)
戲臺的臺面是木制
為了音響效果木板下有四眼水井
使音樂共振和諧、唱腔回旋委婉
戲臺上方彩繪著藍底白云團
正中頂棚為活板鋪就
演天宮戲時扮演神仙的演員可由此乘祥云下降人間
(想來“群仙祝壽”“四海升平”之類的戲此處是一定沒少演了)
▼
(漱芳齋戲臺頂部天花)
戲樓面闊進深各三間
與北面的正殿和東西配殿構成了獨立的院落
戲臺正對著漱芳齋正點的門口內外
自然是至尊至貴看戲時的坐處了
據說為了這個至尊至貴的坐北朝南
帝后們寧可犧牲了視覺效果
逆光看戲
▼
演員們在南邊唱念做打
帝后們在北邊往南面看
再趕上個“日麗瑤臺”的艷陽天
眼睛累是肯定的了
(怪不得至今戲迷們還愛瞇縫著眼睛聽戲而不是看戲,可能就是濫觴于此)
演戲的時間一般是卯正或辰初
(相當于現在的早晨六點至七點開戲)
未正或申正散戲
(相當于現在的下午二點至四點)
1922年溥儀大婚時
奉召入宮演戲的京劇大師梅蘭芳曾說
“宮里的事兒真特別,娶媳婦是在夜里娶,
唱戲可是在早晨開鑼下午散。”
▼
梅蘭芳在漱芳齋連演了三天戲
花費白銀三萬余兩
當時的名角如楊小樓、馬連良、李萬春等都被請上了漱芳齋舞臺
遙想當年這兒便是鑼鼓喧天、富貴如云的歌舞場了
漱芳齋內最后一次演出是在民國二十年夏
當時某學術團體招待外賓
借用戲臺請名旦尚小云等演出了一臺
《游園驚夢》
漱芳齋建成之后
乾隆皇帝把“書福頒賜”儀式移至此處舉行
自1737年開始選定每年臘月初一為書福吉日
大臣們皆已得到皇帝賞賜的福字為榮
據《清稗類鈔》記載
▼
戶部尚書王際華在宮中入值多年,每年于除夕得賜福共得福字二十四張,他將這些福字懸于書房,并將書房命名為“二十四福堂”
▼
1925年故宮博物院成立后漱芳齋被辟為貴賓接待室
使用多是聚集在室內開會或是于院中廊下看演出
目前漱芳齋建筑及內裝修均完好
為故宮博物院貴賓接待處
用于國家領導及外國首腦參觀故宮時休息
▼
漱芳齋里并沒有住過“格格”
但舞臺上的濃墨重彩遠比小兒女的宮廷戲
要精彩得多也沉重得多
說了這么多
滿滿的都是青春的回憶
令人不由得回想起當年的情景
讓我們紅塵作伴,活得瀟瀟灑灑,策馬奔騰共享人世繁華……
- END -
【提示】正大新聞版權歸屬正大所有,如有轉載,請說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