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局外人來說,上海喚起了一種浪漫的魅力,這起源于20世紀初的鼎盛時期,那時的上海被稱為“東方巴黎”,與頹廢、奢侈和腐敗劃著等號。
作為一個熙熙攘攘的邊境小鎮,這里到處都是賭徒、匪徒、歌女和鴉片販子。即使在今天,在它的建筑風格中也能看到它曾經的宏偉和光輝。
1930年,上海已經成為一個世界性的大都市,不同文化的不同風格的建筑都融匯在這里,在Tess Johnson的《東方建筑:老上海》一書中她指出:
當今世界上沒有一個城市能提供如此豐富多樣的建筑。
在著名的外灘河堤上,有規模宏大的西方建筑;在法租界,華麗的大廈被少數幾位富商占領;這里也有低層的中式建筑,如石庫門。
19世紀20年代后期是上海公寓裝飾藝術的鼎盛時期,許多當時的建筑至今仍屹立不倒,包括著名的和平飯店、公園飯店、格羅夫納酒店和派拉蒙劇院。
但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和新中國的成立,上海這個連接西方的窗口被關閉,使得這一“建筑潮”戛然而止。但現在,這座城市和它的居民又一次堅定地敞開了大門,充滿活力地面對著21世紀。
現在許多家庭都沉浸在上海豐富的傳統中,一種融合了東方與西方的文化的新形式出現在了21世紀的“新上海”室內。
— 1 —
“懷舊”
上海的餐飲行業伴隨著各種餐廳和酒吧的出現正在經歷著一場變革。比如說:Face餐廳(位于法租界瑞金賓館花園內),它為用餐者提供了一種歷史、懷舊和浪漫的體驗。
瑞金賓館是一座別墅型酒店,坐落在開闊的庭院里,里面有一個小湖、三個花園和四個不同歐洲風格的別墅。它的別墅曾是一位英國商人和一位日本富翁的家,在國民黨統治時期接待過宋美齡夫人,1949年解放后接待過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這幢房子的結構被餐廳的主人保留了下來,一直保持著:明亮的橙黃色墻壁,舒適的紅色和藍色扶手椅,以及木制百葉窗和飄逸的白色窗簾。
在主吧臺前面有一間細長的房間,里面擺放著一張傳統的架子床,床上堆滿了五顏六色的坐墊。管理人員說,這張床非常受顧客歡迎,以至于經常被提前預定。
酒吧里的中國家具來自上海當地,與當代的色彩搭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為了給這個地方營造一種居住的感覺,并且保持過去時代的氛圍,這里所有的家具都沒有經過拋光或過度加工。
— 2 —
“復古”
在上海市中心地帶,矗立著著名的格羅夫納公寓大樓,如今它坐落在錦江大酒店內,有效地保護了居住者免受外面熙熙攘攘街道的侵擾。
廣告總監Melvin Chua是上海新一代居民的代表:國際化都市人。她在這個享有盛譽的空間里建立了自己的家,并委托室內設計師Robert Chan幫助她在這樣一個裝飾藝術的環境中創造出超現代的生活空間。
在位于入口處右側的學習休閑區域,一件由上海藝術家沈凡設計的大膽的紅色藝術品為空間增添了色彩和活力。
Robert Chan設計的超大L型奶油沙發最適合懶洋洋地躺在上面。房間的角落里有一張木制的桌子,后面放著一把四出頭官帽椅。
一個金色的茶壺和茶杯,賦予了古代中國漆器一種現代。
Melvin Chua的餐廳,有一張木制的桌子,可以輕松容納10人。深藍色的高靠背餐椅和金色的漆器的擺放十分別致。
三個青花瓷瓶被改裝成巨型燭臺,對面的墻上掛著Melvin Chua收藏的國際頂級時尚攝影師的黑白照片。
寬敞的客廳,一對50年代的皮質扶手椅以及壁龕里是一件明式圓角柜,在上世紀30年代帶有標志性棕色裝飾的米色墻壁襯托下,簡約、低調、奢華。
上海藝術界仍處于起步階段,Melvin Chua選擇了一些中國知名藝術家的作品,比如入口處懸掛著沈凡1995年的戲劇作品。目前,這些作品在全球的影響比在中國本土要大很多。
主臥室置有一張四柱架子床,床單選用淡黃色的亞麻布,與深色木結構形成了有效的對比。
床邊有一張經典的條案,衣櫥選用了傳統的方角柜;一張奶白色的現代沙發和裝飾藝術燈。顏色的對比沖擊,將古典與現代完美融合。
— 3 —
“浪漫”
商人Max Chang出生于臺灣,現居上海。他在中國各地旅行中收集了很多不同的裝飾藝術品,并將它們安排在上海淮海公寓內。
Chang的家有一個巨大的陽臺可以俯瞰整個上海,是舉辦夏季派對和觀看新上海城市面貌的絕佳地點。
客廳中間是一個雕刻著鄉村風景的木箱,旁邊有一把圈椅;墻上掛著一對來自山西的清代木門,上面的銅配件尤為精致;靠近餐廳的推拉門是一個民國時期的櫥柜,展示了當時中西元素的融合。
在學習區有一個定制的矮沙發,上面放著小木桌,這種風格與傳統的鴉片床有些相似。
墻上的四塊書法板是在成都街市上買的;兩端放著一對黑漆描金工藝的木箱,上面的一對紅燈籠是民國時期的裝飾藝術燈。
在學習區域的后面有兩個拱門通向客廳和餐廳,拱門之間掛著兩件裝飾窗簾,地板上放著一盞油燈。為了避免風水不好,將三扇門涂成了紅色,并在上面裝了一個冰裂紋的鏤空窗板。
定制的餐桌和椅子為餐廳增添了一種現代感;窗戶上覆蓋著日本風格的卷竹簾;窗下有一張傳統的條案,條案旁邊是一個竹制的柜子,上面是上海原創的留聲機;桌上兩條北京真絲長方桌巾為這張深色的木桌增添了一分高雅。
在會客的時候,主人會用竹席餐墊、白色扇形陶瓷盤和經典的藍白筷子裝飾餐桌,并配有一白色瓷杯沏的茉莉花茶。
— 4 —
“頹廢”
舊上海的精神在法租界興國路附近的一條小街上依然鮮活。家具經銷商Jean-Philippe Weber住在一幢傳統的弄堂房子里,這棟房子建于上世紀30年代,最初是一位法國高官的家。
這些被人們忽視的房屋大多作為多戶人家集中居住的破舊房屋,直到現在它們的價值才被承認。比如說Jean-Philippe Weber的家,已經空了15年。他自己在盡量保持原貌的基礎上進行翻修,窗戶、門廳、地板以及磚墻盡量是原來的。
在Weber樓下的主客廳,鼓凳、靠背椅、大禪凳、西藏燈等等擠滿一堂。這里不僅僅是“家”,這里也是Weber經營古典家具的展示廳。
Weber購買藝術品不僅僅因為是它們很古老,更多是它們帶來的視覺沖擊力。墻上掛著的是一幅清代的祖先像,畫的下面是一張可折疊的旅行桌,旁邊的靠背椅和它是一套。
在樓梯的盡頭是一張清代陜西的翹頭供案,上面懸掛的是一幅山東藝術家龐永杰的畫,他以唐代時期(公元618 -907年)對美的感知為基礎,畫出了富有戲劇性的胖夫人肖像。地板上有一個古代書箱,古人用其長途搬運書籍。
Weber將空了15年的房子翻修過后,一邊聽著外面城市的聲音,一邊舒適的體驗生活。其實上海存在著很多想要體驗上海建筑遺產的潛在租戶,可是因為弄堂里的地產年久失修,最終都放棄了。
— 5 —
“爵士”
上海繁忙的淮海中路以南的一個街區是一個旨在改變上海面貌的新開發項目。雖然很多現存的建筑已經被夷為平地,取而代之的是新的建筑群。
但隨著石庫門的一些房屋被改造成商店和餐館,上海的一部分建筑遺產得以被保留了下來。它們一度占據了上海總居住空間的60%,其獨特的建筑已經成為東西交匯的象征。
在石庫門房子里的上海新吉士餐廳將歷史與當代巧妙地融合在一起。餐廳原有的四合院、木制品、瓷磚地板、陶土等都被保留下來,為的就是真切地感受“舊時代”。
在一樓餐廳的角落是一個咖啡區,復古的黑色皮沙發以及傳統的雕花木窗,可以看出這所房子曾經屬于一個富有的家庭。
餐廳的是現代化設計,落地玻璃墻給整個空間帶來了很好的采光。墻上掛著餐館老板拍攝的21世紀上海黑白照片。
通過餐廳是一個封閉的庭院,以傳統的木制門道和窗戶為特色。院子里是一套藍白相間的中國園林家具,一桌四凳。
東南角的白色陶瓷缸里裝滿了金魚:一來美化環境;二來怡情養性;三從中國風水學講,金魚放在這個位置可“招財擋煞”。
今天的上海是一個巨大變化的城市,現代摩天大樓取代了老建筑;出租車、汽車和公共汽車在街道上呼嘯而過;傳統的工藝和技術被新產品快速覆蓋,無數的鋼鐵和玻璃建筑在這座城市的中脫穎而出,使其在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成為世界級的大都市。
許多人在這個中國最時尚的城市安家落戶,他們將創造性、戲劇性以及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藝術的完美融合,絕對是當下的“潮流”。
- END -
【提示】正大新聞版權歸屬正大所有,如有轉載,請說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