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的首屆金雞百花電影節,在電影《周恩來》中成功塑造了偉人周恩來形象的王鐵成包攬了金雞百花最佳男演員獎,那年,王鐵成已經56歲了。無論是之前還是之后,王鐵成的電影生涯都只演了周恩來這一個角色,面對這個角色給他帶來的榮譽與成就,老北京王鐵成看得很淡,他說是時代造就了他的成就,真正打動觀眾的,永遠是周恩來總理的人格魅力。
在中國能稱得上“表演藝術家”的,著名特型演員王鐵成無疑能算上一個。本年已是82歲高齡的這位白叟,一輩子在銀幕上只塑造了一個經典角色——周恩來。他也是迄今為止,將“偉人周恩來”籠統塑造得最為成功的一個。
— 1 —
一生一“角”
1991年,2元一張的票價,《周恩來》取得了2.7億元的票房,王鐵成也憑借該片奪得了1992年金雞、百花雙料影帝。在鮮花和掌聲背后很少有人知道,王鐵成能走上成功之路,竟是因為一場車禍。
從外形上看,王鐵成的身高體重都與周總理相仿,可為了接近總理逝世前的體型,已經55歲的王鐵成主動要求減肥,而且是在拍攝過程中進行的。
▲王鐵成老師扮演的周恩來總理
作為主角,他的拍攝任務相當重,每天都要連續工作20個小時,如此超常的工作量加強營養都來不及,他卻堅決戒掉了主食,頓頓以黃瓜、西紅柿或柿子椒相伴,常常餓得胃痙攣,8個月過去了,他瘦得脫了相。
▲王鐵成老師家中擺放的“周恩來”劇照
夏天的單元房里,王鐵成穿著背心短褲,更顯瘦骨嶙峋。
當時我愛人跟我說,鐵成,你可想著咱們家還有兩口人呢,你再這樣瘦下去我看要完吶。
而他當時是這么說的:
周總理去世的時候不到90斤,我要不這么減,不是糟蹋總理嗎?不演好這個角色,我從9樓上跳下去!
說完,王鐵成淚如雨下。
就在王鐵成體重“不達標”而心有不甘時。
上天就那么幸運地讓我出了一個九死一生的車禍,又成功減掉了幾斤。
王鐵成將關乎生死的車禍稱之為“幸運”,甚至還帶著一些喜悅,這場車禍撞斷了他6根肋骨。身體稍微好一些,他就火速進組了。
▲王鐵成老師家收藏的各種紀念周恩來總理的資料
觀眾在看《周總理》這部電影時,無不被劇中的總理所打動,卻不一定會了解演員為詮釋這個角色背后的付出,王鐵成把生活給他的磨難都用在了成功塑造這個角色上,讓每一個觀眾感同身受。
▲王鐵成和鄧穎超
鄧穎超在看到《報童》中王鐵成塑造的周總理形象之后,給王鐵成打了80分。若干年過去了,鄧穎超說王鐵成的表演可以給到90分。
她讓趙煒給我寫信,說告訴王鐵成不要驕傲,要謙虛謹慎,全國78個單位都在向他學習。我給她回信說我一定會做到這一點,一心一意把周總理的形象準確地呈現給觀眾,她的肯定和鼓勵給了我特別大的信心。
自此,中國影壇上誕生了一位十分特殊的演員:王鐵成。
— 2 —
戲入大雜院
銀幕上的王鐵成是一位風度翩翩、足智多謀的政治家,生活中的他卻是一位博學儒雅、情趣盎然的大雜家。
▲王鐵成老師和龔雅聞先生
作為地地道道的老北京,王鐵成愛玩愛吃愛侃,琴棋書畫說學逗唱無所不愛,無所不精,他喜愛京劇,從小就拜四大須生之一的奚嘯伯先生學習,一亮嗓就能贏得碰頭彩;他癡迷京韻大鼓,曾拜駱玉笙為師,刻苦學習的精神和演唱技巧深得駱老的喜愛。
除了這些說學逗唱,王鐵成的書畫造詣也非常深厚,他自幼研習書法,幾十年筆耕不輟;70歲伊始開始學畫,畫風自成一派,書畫作品已漸顯露大家風范……
王老師說:
我現在靠寫字就能養活自己,夠窩頭費就行。我想好了,我的字每幅200元,批發零售一個價,一天拿10幅,去琉璃廠賣。有人說我賣便宜了,我認為就值這個價。你想,別人花錢買你的字,還得裝裱,掛在家里天天欣賞,還不知足嗎?
▲王鐵成老師書法
琴棋書畫、花鳥魚蟲,小小菜園自己澆豆棚瓜、架草團瓢,對于王鐵成都是必不可少的生活良伴。他本身的文化修養和豐富的生活閱歷,加上他對藝術的執著追求,使得他的“玩兒”帶有一種文化色彩。
步入王鐵成寓所寬大的客廳,就會立即被他滿堂的陳設所吸引。一張巨幅的他飾演的周恩來照片直入眼簾,滿屋的老家具和字畫散發出淡淡的香氣。
▲明清家具研習社實拍
這些珍貴的藏品并沒有被他當做“貴客”而束之高閣,它們被擺放在書房的各個角落,書架上、畫案上,像是老友一般,耳鬢廝磨地陪伴著王鐵成。
對于古典家具,王老先生很遵循傳統,希望所有的家具都是按照傳統原狀陳列,不要做任何改動,保持傳統家具的原貌。對于目前的“新中式”他是不認可的,他認為家具還是應該按照傳統脈絡進行發展下去。
— 3 —
本色人生
王鐵成喜歡收藏各種木器和雜項,對于普遍的書畫和瓷器已少有涉足,因為那些領域太易被假貨充斥,已漸漸失去了原有的樂趣。而他樂于享受的恰恰是樸素而平常的收藏過程本身。
▲胡德生老師和王鐵成老師
王鐵成老師家有一張碩大的供案,長四米有余,翹頭與抹頭一木連做;牙板處精雕云龍紋;三彎腿彎為整塊木料挖成,彎曲度大,造型流暢。
▲鐵力翹頭供案
下圖的紅木鑲玉如意,是乾隆皇帝做壽時,外邊的巡撫上供的,這上的三塊玉是明早期的玉,都有沁色和包漿,三層雕刻。中間那塊玉上有一個小“壽”字點題。玉穗為圓穗,穗里面有一個打結的小竹苤。
▲清乾隆 紅木嵌玉如意
最令他得意的藏品還得算這張清代紫檀書案。這張書案做工非常考究,柜門及四周都雕刻有“福慶有余”雕花,極為精細,桌面映襯出緞子般的光澤。
▲清 紫檀書案
那是1980年冬天,王鐵成逛地攤時,得知有人要出售一張雕花桌子。見到實物時,他發現這張桌子的材質屬于上好的紫檀,顏色黑亮自然,抽屜設計獨具匠心,銅活把手鎦金鏨花,花紋圖案均采用圓雕工藝,細膩柔美,樣式和做工都極為精致,一看就不是俗物,他一眼就認定這是宮廷造辦處督造的宮廷家具,于是志在必得。
誰知對方開口要價就是1400元,且只給他留三天時間。要知道,當時他的工資每月只有55元,而且眼看還有三天就過年了,家里還有各種花錢的地方。但是王鐵成實在是太喜歡這張案子了,不搬回家實在是睡不著,硬是將家中的全部積蓄都拿出來,最后還是差了些,于是又翻箱倒柜,找了些家中寶貝拉出去賣了,總算湊齊了案子錢。
當天下午,他自己騎著一輛平板車(因為他連雇人把案子拉回家的余錢也沒有了),去賣主家把案子親自拉回來。怕把桌子磕壞,用兩床自己平時睡覺用的被褥把寫字臺裹好拉了回來,因為此時他連雇人把桌子拉回去的錢都沒有了。
▲王鐵成老師家擺放的風箏
作為精神偶像,對他影響最大的人是曹雪芹。曹雪芹曾經自己扎過一個風箏,上面提了七個字以自表:“富非所望不憂貧”。不追求富貴,不憂懼貧窮,這也是王老師的人生格言。
如今,王老師享受的更是平常的、樸素的收藏過程本身。那些藏品有精湛的工藝,有宜人的雅趣,有歷史的烙印。在他看來,收藏是了解歷史、傳統文化的載體和平臺,隨著歷史、文化知識的豐厚積淀,收藏的境界才能逐漸提高。
— 4 —
從一而終
戲里的王鐵成,將周恩來總理塑造得形神兼備,讓人們對一代偉人布滿了無限崇拜。戲外的王鐵成,也同樣令人高山仰止,不僅具備家國情懷和悲憫之心,并且固守為人父、為人夫的家庭職責。
▲王鐵成與妻子閆莉莉五十年“金婚”合照
在家庭生活中,王鐵成與妻子閆莉莉(作曲家閆述懷之女)一輩子撫養并守護了唯一的智障兒子。
在王鐵成34歲那年,妻子為他生下了兒子,經檢查這個孩子患有先天性癡呆,沒滿月時又患上了急性肺炎,生命垂危。當時,王鐵成在外地拍戲,醫生打電話說明了病情并且暗示他,孩子先天智障,自然病故也是一種解脫,問他是否還搶救?
▲王鐵成老師一家
王鐵成知道人家是好意,但他還是毫不猶豫地做了決斷:
請趕快搶救!就是條小狗,也不能眼看著它死了。兒子的生命是我給的,我就要對他的生命負責!
盡管兒子不完美,上天對他如此殘酷,但王鐵成夫婦堅定地認為,一定要把所有的愛都傾注給兒子,讓他不枉在塵世走一遭。后來夫妻倆又放棄了可以再生第二胎的權利:
我們沒有選擇要第二個孩子,因為我們怕第二個孩子會分走他的幸福。
于是,王鐵成就給兒子取名“蔚平”——為平——就是要“為兒子討個公平”,盡可能地讓他像正常人那樣有尊嚴地生活。
▲王鐵成老師一家
如果是總理在世,恐怕也會做出跟他一樣的決定吧?!但是撫養一個智障孩子何其難也!王蔚平體質虛弱,常常是這種病剛治好,另一種病又犯了。
在夫妻倆的精心照料下,兒子不斷成長著,王鐵成也漸漸有了更多的憂愁籠上心頭。靜下來的時候,他在思考有朝一日老兩口走了,誰來養活兒子,他靠什么生活?
自己演的偉人雖然很成功,但又不能靠這個來掙錢,而且他在內地影響這么大又不能隨便出去掙錢。思來想去,王鐵成決定在演出不忙的時候到香港“打工”,盡可能地為兒子掙些“養老金”。
兒子似乎也感受到了濃濃父愛,有一次王鐵成發現兒子竟然在紙上寫了密密麻麻的“爸爸”兩個字,看到那歪斜稚拙的字跡,王鐵成不禁潸然淚下……
如今,王鐵成已是82歲高齡的老人了,依然和老伴一起守護著48歲的兒子過日子。為了兒子將來能有個更有尊嚴的生活,王鐵成夫婦吃苦受累為兒子努力打拼,幾乎傾盡了全部的心血和慈愛。
但王鐵成不會忘記周總理的博愛精神,一直熱衷于慈善事業,捐出的錢物已逾百萬。做這些,他低調而不求回報,出發點更是樸素而簡單:
希望我們夫婦撒手人寰后,社會各界能像我們愛其他人一樣,去關愛我們唯一且病弱的兒子!
這就是王鐵成,一個成功扮演周恩來的特型演員,他塑造的形象雖然不多,但堪稱經典!他一輩子撫養著一個病弱的兒子,生活盡管十分平凡,但他夫婦的形象依然偉大!
舞臺上呈現最傳神的總理形象
舞臺下用行動踐行不離不棄的諾言
為時代而歌
王鐵成
- END -
文末彩蛋福利:胡德生老師做客王鐵成老師家講“段子”↓↓↓
▲明清家具研習社6月實錄
【提示】正大新聞版權歸屬正大所有,如有轉載,請說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