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襄先生曾在晚年發出喟嘆:“未臨滄海難言水”。
他坦言,自己研究了幾十年的明式黃花梨家具,只是某一時刻、某些地區的產物,以我國歷史之悠久,疆域之廣袤,民族之眾多,無時無地沒有家具。放眼來看,黃花梨家具所占的位置就很有限了。
面對海量的民間家具,不是“曾經滄海難為水”,而是希望垂老之年還能多學到一些相關知識。
很遺憾,這一夙愿未能實現。
民間家具因其普遍,一直未能引起外界重視,但其中優質的部分,確有其學術研究與收藏價值。這一部分家具,更準確地說,是優質漆木家具,理應回歸其應有價值與地位。
— 1 —
滅絕性買光
張愛玲在《金鎖記》中描繪家中的一切都散發著陳舊而頹廢的氣息:
沾滿灰塵的雕花木窗,款式陳舊的綢緞長袍,幾代流傳下來的漆木家具,還有水印木刻的信箋素紙,線裝版的四書五經。
▲作家張愛玲在天津的家
那是一個逝去時代的遺風余韻。
早在春秋時期,中國就已出現了漆幾、漆案等家具形態,發展到宋元,髹漆工藝進一步成熟。
明萬歷以前,漆木家具一直是中國家具的主流,隨著紫檀、黃花梨等硬木家具風靡以后,漆木家具的“統治”地位才被撼動。
而近些年來,在家具收藏界,漆木家具也日益受到行家們的追捧,甚至出現了“唯柴是論”的傾向。
站在家具文化與藝術的角度來看,沒有所謂最好的材質,只有一種材質根據自身的局限與優勢逐漸發展演變為一套獨具魅力和成熟的家具藝術形式,才是最好的。
黃花梨紋理如飛瀑流云極具欣賞性,所以明式家具以造型設計的精妙和線條的裝飾為主。
小葉紫檀色深紋密,紋理隱而不現,因此紫檀宮廷家具以面的雕刻裝飾為主,這些都是材質與表現形式的統一。
家具以髹漆裝飾工藝為主要藝術表現手法,故而家具工藝水準的高低在家具的收藏中就具有獨特的意義。
19世紀末20世紀初,外國人在中國收古董家具,最早搜羅的是精工細作的中國宮廷式家具,收無可收之后才轉向硬木家具。
當時,很多中國的宮廷式家具被運到印度尼西亞的加里曼丹,再轉運歐美。現在,國內很難看到三四米高的明清屏風,但那時候的歐美上等家庭,基本都會有一兩件。
▲清乾隆 百寶嵌人物故事漆器大屏風
上世紀80年代以前,西方拍賣市場上出現的中國家具,也以此拍賣價格為高。我們看35年前的拍賣紀錄,很多康熙年間的屏風比現在還貴。
在清末民國初,流落民間的高端家具,可謂“被西方人滅絕性地買光”。
▲《法國舊藏中國家具實例》
1921年,第一本有關中國家具的圖錄在法國出版,書名為《中國家具》(2013年北京故宮出版社將此書翻譯再版,更名為《法國舊藏中國家具實例》),其所收錄的59件中國家具,幾乎全是家具,尤以宮廷風格的大漆家具最為突出。
— 2 —
粗獷有張力
不過,中國古代宮廷式家具的形態跟大多數行家所談的家具,是不同的。明清宮廷式家具富麗典雅,雖然是家具的工藝和材質,但與名貴硬木家具的審美傾向日趨接近。
例如清代宮廷黑漆描金的寶座與一張雕西番蓮花紋的小葉紫檀寶座,在審美風格上其實是相同的,都走向了繁美富麗,只是裝飾方法、工藝上有所不同。
▲左圖為 清中期 黑漆描金山水寶座;右圖為 清乾隆 紫檀嵌黃楊寶座
因此,宮廷式家具是與上層貴族錦衣玉食的生活相呼應的,與民間家具的那種原生態的粗獷鮮活,雄渾樸拙完全不同。
從家具形式上劃分,無論是黃花梨家具還是紫檀家具,都有著非常鮮明的使用群體:
黃花梨家具:明代文人士大夫階層;
清式紫檀家具:宮廷和達官貴人;
廣式老紅酸枝家具:對應的是商賈大眾。
當然,所有的精英文化產生都是以民間文化為母體的,都依賴于民間文化這一方沃土。民間文化進一步發展、升華,最后才出現了精英文化。
因此,無論是從出現的歷史階段、覆蓋的群體以及風格的多變性上看,家具都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和硬木家具沒有高低之分,只是代表了不同的家具藝術風格和生活需求。
但由于民間家具烙印了更多的地域文化,以及鮮明的“原生態”中國風格,特別粗獷鮮活,也增加了其走向國際、在更大范圍內被理解的難度。
因此,這一類的家具,目前主要停留在國內行家之間交易,不像黃花梨、紫檀家具那樣成為國際藏家的硬通貨。
譬如山西家具,可比作陜北民歌,這種明顯的地域性,既是其亮點,也是其制約,能夠讓人獵奇與觀看,卻很難獲得文化價值上的認同。
— 3 —
未成體系
那么,對于中國家具藏家來說,民間風味濃烈的家具,有哪些欣賞價值?
有個很有意思的現象,一般喜歡古代家具的藏家,很少會喜歡新的家具。
假如我們能夠穿越到數百年前,見識這些家具初生時的“真身”,就會發現其風格整體上偏向富麗濃艷。
▲明萬歷 雕金漆「云龍爭珠」圖高足書格
特別是民間的家具會更顯濃妝艷抹,因為它的產生本來就是迎合廣泛市井、市民階層的。而經過歲月磨礪,漆藝本身產生了人工無法達到的各種審美肌理。
例如“蛇腹斷紋”——老漆掉了以后,出現像蛇肚下面一塊一塊、斑斑駁駁的紋理,就很有看頭。
或者家具上的漆有些部位已脫落,有些部位還被包裹著,有些已經風化,有些則是變色了,這都會讓家具看起來古意盎然,充滿視覺美感。
漆木家具首先應明確的是看重它的古典韻味與藝術風格。
因為,從數量上看,漆木家具的使用范圍很大,所體現出的完美程度就相對于黃花梨、紫檀等硬木舊家具低很多。
所以,在欣賞漆木家具時,抱定較高的審美標準顯得極為重要。關鍵還是經典和美觀兩個方面:
經典指的是家具的品類和樣式要體現和煥發出明式家具特有的風格;
美觀是指家具絕不是越舊越好,而應是能帶給我們強烈的審美趣味。
▲清 大漆夾頭榫酒桌
從對漆木家具的木質特點和制作特性上考慮,漆木家具與硬木家具一個不容忽視的區別就是:
前者為大眾家具,而后者為小眾家具。
因此,漆木家具的制作水平從整體上講是不能與黃花梨、紫檀、紅木等的質量相比。而相對說來,小巧的家具往往更小眾一點,因此,它的用材和制造也就會更優秀,自然其審美的價值也會高很多。
▲明萬歷 黑漆嵌螺鈿劍腿案桌
▲清 黑漆高束腰開光三彎腿帶托泥大供桌
從民間藝術中挑精華很難,但民間藝術中一旦出現精品,那必定是橫空出世的,其生命張力、飽滿程度和原創性遠遠高于精英藝術。
最好的家具,處于臨界狀態,既保持了民間工藝的粗獷,又向硬木家具的典雅性觀望,這是一種格外引人入勝的狀態。
▲黑大漆楠木靈芝翹頭案(馬可樂藏)
并非所有斑駁的東西就一定古雅,也并非所有經過時間歷練的東西就是歷史精華。對漆木家具的了解和欣賞,需要比硬木家具更多的眼力和鑒賞力。
不管是中國傳統家具的研究者,還是收藏家具的人,目前國內對漆木家具的真正藝術價值、藝術體現,還沒有成體系的研究。
— 4 —
后記
▲明 黑漆圓靠背交椅
家具浩如煙海,就像蔣念慈所說的,是一個“看不到海岸線的汪洋”,要出現一個體系和標準,還需假以很長時日,所以在選擇和評判上更加難。
當代無論是硬木家具收藏熱潮的興起,還是家具收藏熱潮的暗涌,無奈之處在于,這些潮流都不是傳統文化復興帶來的藝術繁榮,而是商業文明推動的結果,因此,炒作性比較強。
▲明后期罩金髹雕云龍紋書閣
現在的家具行家,以前基本都是收硬木家具的。轉向家具,有可能是欣賞口味的轉變,也有可能是出于無奈——好的硬木家具越來越少,價格也非常昂貴了,收不到。
紫黃家具和大漆家具各有所長,有的以材優而取勝,有的則以工藝見長;有的賞心悅目,有的經久耐看。
它們同屬古代家具長河中的璀璨之星,本無高低之分,卻有了偏見之論。
藝術價值的體現,文化的承載才是其中關鍵。
- END -
【提示】正大新聞版權歸屬正大所有,如有轉載,請說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