頤和園是除故宮之外,世界上明清家具最重要收藏機構之一,所藏家具全部為清代宮廷遺存,其數量豐富,體系完整,材質多樣,工藝精絕,是我們研究、學習明清家具的豐富寶庫。
在風云變幻的清晚民國時期,這一批珍貴的寶藏同我們的國家一樣,遭受到了摧殘,即使這般,頤和園家具仍有2000余件傳世。
今天,我們一起走進頤和園,看看那些珍藏在皇家園林的明清家具珍品。
頤和園的前身——清漪園,是清朝康乾盛世時期京西大規模皇家園林建設——三山五園的終篇和壓卷之作。
作為明清家具最重要的收藏機構之一,因園內家具絕大多數為宮廷御用,在材質、工藝上皆代表了明清時期家具制作的最高水平。
百年來,頤和園內文物陳設充盈,明清各式古典家具置設豐富,囊括了傳統家具中坐臥類、置物類、屏蔽類等絕大多數家具品種和門類,做工精美,材質豐富,用料考究,且始終未脫離其制造和產生的原初環境和使用功能,是皇家園林深厚文化內涵的一個縮影。
▲2014年,由北京市海淀區博物館與頤和園聯合主辦,曾精選六十余件頤和園藏明清家具,首次在海淀博物館集中展示。
伴隨著清漪園和頤和園的幾度興廢,園內的陳設家具不僅顯示了從明末到清亡中國古代家具從頂峰到衰落的完整線索,也見證了中國清朝國家由盛而衰的曲折歷史。
清咸豐十年(1860年)十月六日,英法聯軍抵達海淀,七日搶掠清漪園陳設,十九日放火焚燒清漪園,園內建筑大部分被焚毀。
光緒十二年(1886年),晚清政權的實際操縱者慈禧太后打著恢復昆明水操、興辦海軍學堂的幌子,挪用海軍軍費,在保持原有山水和主體建筑格局的基礎上重修清漪園。
光緒十四年(1888年)三月,光緒帝發布諭旨,改清漪園舊名為頤和園。
頤和園排云殿內景
頤和園仁壽殿內景內景陳列
英法聯軍的焚劫是頤和園家具史的重要分水嶺,這場劫難讓清漪園時期的家具陳設損失殆盡。據檔案記載,同冶四年(1864年)內務府對清漪園幸存陳設進行過清查,結果是:
完整的4735件陳設中漆木寶座、龕案、椅、掛屏、插屏僅余73件,破壞不整的530件陳設中有漆木家具數十件。
雖然僅存的百余件家具已遠遠無法滿足慈禧太后對頤和園各殿堂布置和使用的需要,但這些劫余家具顯然是對清漪園家具的繼承和頤和園家具的直接來源。
經此劫,頤和園進入了家具的重新聚集時期,也是奠定今天規模的重要時期。
頤和園樂壽堂內景陳列
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重修后的頤和園又遭八國聯軍劫奪。俄軍首先入園,后英、意軍隊在園內駐扎了整整一年,聯軍首領瓦德西在給德皇的報告中說:
夏宮(頤和園)自俄軍撤退后,當時不過數鐘,即由英、意二軍占領。彼等審視該宮,表面既未受損,內部亦未打毀,但其中大部分貴重物品,亦已被人搶去。
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內務府清查園內剩余陳設,據《頤和園現存桌張、國屏插屏、景秦藍、銅器清冊》載,共存硬木家具1110件,另有仁壽殿內大插屏鏡、圍屏寶座地平、鸞翎宮扇若干;殘破木器則有430件。
頤和園玉瀾堂內景陳列
頤和園玉瀾堂內景光緒皇帝寢室
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回鑾后的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在頤和園設朝聽政、頒發諭旨、接見外賓,成為與紫禁城并駕齊驅的國家最高權力象征。通過各處調撥、采辦、制作以及大肆收受臣下進獻等方式,頤和園的家具陳設再度得到充實。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慈禧太后、光緒皇帝先后去世,清廷下令將頤和園各殿宇封存看守。
頤和園頤樂殿,美國記者攝于1980S
民國元年(1912年)清帝遜位,依民國政府的優待條例,頤和園與紫禁城一樣保留為遜帝溥儀的私產。
1928年,國民政府將頤和園作為公園對公眾開放,成立“管理頤和園事務所”機構,直屬北平市政府管轄,直至北平和平解放。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頤和園的保護管理受到重視。據記載,1949年接管頤和園時,清冊列各類家具達五千余件。
1950年6月至8月,再次組織清查,查得硬木家具3230號,柴木家具273號。
新中國成立后,頤和園藏明清家具有少量向外調撥之情形,然總體數量變動不大。如:
1953年10月,頤和園撥交西山管理所硬木家具12件;
1955年,借北海公園、陶然亭公園家具若干;
1956年,借北海公園仿膳飯莊硬木家具若干;
1959年4月,為支持新中國成立十年大慶,撥給人民大會堂、美術展覽館、農業展覽館和外交部迎賓館各處硬木家具230件,又撥給北海公園招待用硬木家具26件,等等。
下面我們一同欣賞頤和園珍藏的部分明清家具——
置物類
清 紫檀高束腰云龍紋大畫桌
長175、寬60、高94厘米
清 紫檀嵌琺瑯面西洋卷草紋束腰外翻馬蹄腿長桌
長202、寬97、高115厘米
清 紫檀包角描金龍紋束腰長桌
長102.5、寬41.5、高87厘米
清 紫檀龍紋束腰外翻馬蹄條桌
長142、寬49、高84厘米
清 紫檀束腰福紋包銅腳嵌銀絲長條桌
長139、寬37.6、高88厘米
清 紫檀雕樹根紋炕桌
長130、寬65、高33厘米
清 朱漆描金繪福壽紋炕案
長64.5、寬29.2、高32.3厘米
清 紫檀拐子紋帶托泥方幾
高92、 通寬42、面寬38.5厘米
屏風類
清乾隆 御題詩文嵌漢璧插屏(一對)
插屏高41.8、長26.7、寬13厘米 玉璧直徑:19.8厘米
清乾隆 碧玉填金刻御制詩插屏
長35.4、寬26、厚1.5厘米
清中期 紫檀嵌琺瑯花鳥紋座屏
椅凳類
清中期 黑漆描金山水紋寶座
長121、寬97、通高115厘米
清 紫檀雕卷草紋嵌細木木瓜紋有束腰寶座
長108、寬81、高112、座面高55厘米
清 紫檀嵌癭木芯生肖有束腰扶手椅
清 紫檀嵌癭木高束腰扶手椅
清 紫檀包鎏金銅角嵌玉束腰六方凳
清中期 紫檀有束腰雕福壽紋大扶手椅
長72、寬60、高106厘米,座面高51厘米
明 黃花梨南官帽禪椅
清早期 黃花梨素面燈掛椅
清中期 紫檀透雕花卉紋繡墩
清早期 楠木嵌青花螭龍紋瓷面圓凳
其他類
清中前期 紫檀彭牙素面腳踏
清晚期 花梨木夔鳳紋果盤架
清晚期 花梨木異獸云紋器物座
清中期 紫檀嵌琺瑯夔龍紋腳踏
可以說,頤和園的皇室家具是除北京故宮外,唯一成體系的清宮皇室家具。
頤和園收藏的明清各式古典家具,作為宮廷家具的主要代表,代表了中國古典家具制作的最高水平,它將中國傳統的審美觀念、哲學思想和實用精神,通過精湛的制作技藝灌注凝聚在方圓鑿納之間,創造了獨樹一幟的中華家具文化。
頤和園的家具收藏在明清古典家具收藏和研究領域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其收藏的兩千余件古典家具及園內從清代至民國積存的上萬件明清古典家具殘件,對于深入研究明清古典家具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提示】正大新聞版權歸屬正大所有,如有轉載,請說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