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清家具研習社 |
在中國家具史的發(fā)展中,交椅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它的出現(xiàn),解放人們的跪坐的雙腿,見證了中國人從席地而坐到垂足高足的發(fā)展歷程。
由于其本身的造型特征,交椅下半部分的折疊結構導致了這種坐具的不牢固性、易損壞性,所以明清兩代存世的交椅實例極其少見。
那么,把一具交椅坐塌是什么體驗?這事兒有點魔幻,卻真實的發(fā)生過。
明 黃花梨交椅
明尼阿波利斯藝術博物館藏
在美國明尼阿波利斯藝術博物館里,展陳著一把來自中國明代的黃花梨交椅——一把可以稱之為“史上最倒霉”的交椅。
明 黃花梨交椅正視側視圖
明 黃花梨交椅陳夢家舊藏 現(xiàn)藏上海博物館
交椅損毀之前狀態(tài)座面為直拉棕繩,且交椅交叉角度較大,靠背后傾嚴重
都說家具流傳不易,能歷經(jīng)幾百年歲月還完好的更是寥寥而已。這把交椅在“幸運”地躲過了故國的時光風雨、動亂顛簸之后,卻“倒霉”的栽在了異國參觀者屁股之下。
粉碎性骨折后交椅的狀態(tài):
修復后后交椅的狀態(tài):
最后成功搶救了回來,但畢竟和最初的那一把還是有了差別。在唏噓之余,這把交椅倒霉的經(jīng)歷卻也給它添上一層傳奇般的色彩。
當然,我們翻閱史料記載。那個300斤的胖子并不是坐塌交椅的第一人,和他同樣尷尬的還有大學士蘇東坡。
有一次蘇軾經(jīng)過潤州,就是現(xiàn)在的江蘇鎮(zhèn)江時,潤州的父母官一聽說東坡先生來了,當然要設宴招待。
明 張路 蘇軾回翰林院圖
存世交椅實例鑒賞:
2010年南京正大秋拍
明 黃花梨木靠背雕螭龍交椅
觀復博物館藏
明 黃花梨圓后背交椅
原美國加州中國古典家具博物館
明 黃花梨木圓后背交椅
上海博物館藏
明宣德 剔紅交椅
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藏
清 黃花梨交椅
故宮博物院藏
- END -
【提示】正大新聞版權歸屬正大所有,如有轉載,請說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