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
然而美中不足的是,竹材的自然屬性缺陷并不利于竹制器具的流傳。仿竹器具便是在這一背景下應運而生。
清 黃花梨無束腰竹節紋炕桌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藏
仿照竹之形,效仿竹之韻,獨有的仿竹文化也由此逐漸成型。
今天,便來說一說仿竹器具。
仿竹器具的歷史根源
仿竹器具即模仿竹材的紋理、造型及神韻,或寫實,或寫意,以求再現竹素雅清高的氣質。從文房小器到大型家具,從木器到瓷器,均有涉及。
清 黃花梨雕竹節紋平頭案
而追溯仿竹器具形成的原因,即出于竹材自然屬性的限制,使得竹制器具的保存尤為不易。
清 黃花梨仿竹節圈椅 檀香山博物館藏
清乾隆 湘妃竹黑漆描金菊蝶紋靠背椅 故宮博物院藏
清 鄭燮 竹石圖軸(局部) 上海博物館藏
仿竹器具之文化寓意
清乾隆 紫檀雕竹節紋長條桌 故宮博物院藏
清乾隆 紫檀雕竹節紋長條桌(局部) 故宮博物院藏
清康熙 黃花梨仿竹方桌
在明清時期,仿竹器具對竹葉造型的模仿也很常見。
清早期 黃花梨裹腿竹紋方桌
竹子的竹葉,一年四季凌霜傲雨,蔥綠青翠。在竹文化當中,竹葉冬青也象征這威武不能屈、貧賤不能移的優秀品質。
此外,竹子的根深扎于地下,蜿蜒交錯,能屈能伸,在明清時期的竹文化中,竹根象征著旺盛的生命力和頑強不屈的風骨,故而也有仿竹根形的器具存在。
仿竹器具之家具
清中期 紅木理石面仿竹節棖方桌(局部)觀復博物館藏
雖然不能證明硬木家具中的圓形剖面的各種結構就是直接從竹家具演變而來,但是不可否認,由于竹子易得且易于彎曲,竹家具中各種曲線元素對后來以圈椅為代表的硬木家具產生了很大影響。
清 黃花梨仿竹節圈椅 舊金山工藝和民俗藝術博物館藏
明清時期的仿竹家具種類繁多,坐類、置物類及櫥柜類等均有所涉獵。
明代的仿竹家具較為簡潔,只在結構特征上模仿圓竹家具。
明 黃花梨仿竹節紋玫瑰椅 美國明尼阿波里斯藝術中心藏
清中期 紅木理石面仿竹節棖方桌 觀復博物館藏
仿竹家具的用料尤為豐富,既有黃楊木、柏木、核桃木等普通木料,亦有黃花梨、紫檀木、酸枝木等高級硬木,滿足不同階級對仿竹家具的需求。
清 慈禧皇太后吉服相 故宮博物院藏
上至皇宮貴族,下至平民百姓皆可實用,仿竹家具也得以廣泛的流行。
仿竹家具作為一種逆向的模仿裝飾,也足夠可以窺探出中國人對于竹的情結之深。
尤其是用價格昂貴的高級硬木來仿竹制家具,不但保證了材質的經久耐用與竹的神韻,更能顯示出明式家具貼近自然的拙樸以及雅致的意趣。
仿竹器具之文房器
除仿竹家具之外,仿竹器具的一大重要構成部分就是文房器。
玻璃胎畫琺瑯竹節式鼻煙壺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文房器向來是文人雅士追求雅趣生活的不可或缺之物,不僅要具備實用功能,更講究雅致格調。
而明清文人以竹為雅,故而其桌案之上常常放置仿竹樣式的文房器。
明 青玉竹節杯 故宮博物院藏
這些仿竹的文房器往往造型逼真、質樸而清雅,在氣質上與明清時期文人士大夫的貴而不驕、貧而不優的恬淡的人生態度相契合。
筆筒、筆架、鎮紙、臂擱、筆洗等常用文房器均可見到仿竹樣式的身影。
明代 黃花梨竹節工筆筒
清代時期,出現了許多以動物骨牙(如象牙)為料的仿竹樣式文房器,多是供皇宮貴族使用的。
清中期 象牙雕竹節式臂擱 故宮博物院藏
仿竹器具雖為仿制,然極富匠心,與今日仿制之意截然不同。
它汲取了竹制器具的長處,將竹材的天然意蘊表現得淋漓盡致,又巧妙回避了竹材質之短處,可謂揚長避短的典型代表。
清代 紅木竹節工博古架(一對)
通過對仿竹器具的追溯,可以看出仿竹器具的文化本質就是文人節操觀的具體體現,既是古人崇尚天人合一的直觀表現,亦是文人雅士追求堅韌品格的隱喻表達,竹的形象與結構構成了仿竹器具的裝飾特色。
- END -
【提示】正大新聞版權歸屬正大所有,如有轉載,請說明出處